汉代以后,釉陶作为一种外表施釉彩的特殊陶器开始出现。釉陶是以普通粘土为胎、以铅为助熔剂、在800℃左右胎釉一次烧成的低温陶器。釉陶能在低温下烧成的主要原因是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熔点较低,在釉里可以起助熔剂的作用,故又称“铅釉”。铅釉陶的着色剂为铜和铁等金属元素,在氧化气氛中铜能使釉呈现翠绿色,铁则呈现黄褐或棕红色。 低温铅釉的产生丰富了陶器的装饰技法,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项重要成果。原...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历年曾对济南长清仙人台、东营广饶南河崖、新泰郭家泉等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批夏商周时期的陶器。我们将以这些典型遗址出土的陶器为例,分两期为观众介绍夏商周时期山东地区陶器的特征。上期已介绍夏(岳石文化)、商代陶器,本期将介绍西周、东周陶器。 一、西周陶器 山东大学博物馆藏西周时期陶器主要来自济南长清仙人台遗址和东营广饶南河崖遗址。这一时期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山东大学博物馆藏品分为基本藏品和非基本藏品。凡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符合本馆入藏标准的文物、标本为基本藏品;凡价值较低的大量重复品、一般参考品、伪品、待处理品以及为陈列需要而制作有长期保存价值的复制品、其他陈列辅助品为非基本藏品(亦称为资料)。一、藏品入藏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文物藏品定级...
作为国内一流的高校博物馆,我馆具有征集、接受社会各界各类文物捐赠的权利和义务,为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凡来源合法的各级各类实物藏品,只要持有者有意捐赠给国家,我馆均表示欢迎,并积极做好与捐赠相关的工作。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我馆文物征集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新石器时代以后,尽管青铜器已经出现并成为贵族阶层的主要器具,但陶器仍然是普通民众的主要日用器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历年曾对山东泗水尹家城、济南大辛庄、长清仙人台等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批夏商周时期的陶器。我们将以这些典型遗址出土的陶器为例,分两期为观众介绍夏商周时期山东地区陶器的特征。本期将介绍夏(岳石文化)、商代陶器,下期介绍西周、东周陶器。 一、岳石文化陶器 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之二山东大学考古系历年曾对山东泗水尹家城、邹平丁公、日照两城镇等龙山文化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批龙山文化陶器。按照用途和造型的不同,分为炊器和食器(已在上期介绍)、水器、盛储器、礼器等如下:一、水器水器用于盛水或烧水,龙山文化水器众多,有鬶、壶、杯、匜等。1、鬶鬶是龙山文化最富特征的器类之一,是在此前大汶口文化陶鬶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演变而来的。陶鬶为陶质水器,陶土选料讲究,...
1928年,年轻的考古学者吴金鼎(后曾就职于齐鲁大学)发现了山东济南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随后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确认了一种与此前发现的仰韶文化面貌不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后来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分布范围主要为现今的山东省全境,以及邻近的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区,距今约4600—4000年。经过此前大汶口文化的长期积淀,当时的社会发生了较大变革,出现了若干大型聚落和...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距今约6100-4600年,是海岱地区进一步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大汶口文化分布范围包括山东全省、苏皖两省淮河以北和豫东在内的广大区域,在山东境内已发现有500余处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制陶业在北辛文化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图案 海岱地区的彩陶始见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6100-5500年)显著增多,其纹样图案也呈现多样化;大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