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博物馆的文化使者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李晓霞

漫步于山东大学博物馆,你可以见到讲解员的身影,她们身着工作套装,口齿清晰,声音甜美,主动热情,端庄大方。跟随她们的讲解,那抑扬顿挫的语气和娓娓动听的故事,仿佛使每一个静止的文物都“活”了起来,在开口诉说着一段段历史,让参观者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在她们的讲解下,参观者从史前时期到历史时期来逐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讲解员是博物馆的文化使者,是博物馆的“名片”,我便是山东大学博物馆的讲解员之一。在短短三个月的讲解工作里,我对讲解工作有了不少的心得体会。

作为讲解员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并且要注意声调节奏,声情并茂,以增强讲解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记得我来到山大博物馆的第一次讲解,自己的普通话并不标准,甚至带有方言的语调。我在讲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时,提到瓷器之所以称作瓷的三个条件之一——器表挂有一层釉。“釉”字声调应为四声,而我却发音成三声,不仅使外行观众不明白其义,也给内行观众看了笑话。经过三个月的普通话训练,现在的我普通话发音已十分准确了,讲解也增加了感染力。

学会史物结合也是讲解员应具备的重要条件。讲解员是沟通历史和现代人的桥梁。作为讲解员要对自己博物馆的文物、陈列目的、所展示的形象,以及对文物所在的地理区域文化和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会清楚的表达文物的全貌,扩展文物的其他细节和历史背景,从而使观众在看文物时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比如,我在讲解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中的国君墓葬时,不是简单的介绍其随葬品中的15鼎8簋形制、用途,而是要讲到根据当时的列鼎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而其墓葬中的15鼎8簋显然超越了诸侯之制,甚至超越了天子之礼,体现了东周时期的僭越制度,也反映了当时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这样就用文物来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历史上有名的东周僭越现象,使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

另外,讲解员还要做到因人施讲,使讲解具有针对性。会针对不同职业、民族、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的各种观众,运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这一方面给我留有深刻的教训。那次我的讲解对象是一群小学生,因为我没有为小学生讲解过,我还是按照给成年人讲解的程序来,结果造成了只有我自己一人讲,而小学生们却根本对我的讲解不感兴趣,我在讲解这件文物时他们已经去看下一件文物了。他们不喜欢讲解员喋喋不休的给他们灌输复杂的文物知识,他们喜欢的的是“看文物”,感兴趣的是这件文物是什么,使用来干什么的,是了解古人的生活。他们需要的是简略的讲解,最好把这些文物比作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器物,比如可以把陶甗比作现在的蒸锅,把鼎比作现在的火锅。也可以在讲解过程中随时提问,穿插小故事,比比谁更厉害,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之后的讲解中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果是中小学生,我就从科普层面上去讲解;如果是大学生,我就结合其书本上所学内容,满足其求知欲;如果是专家,我就注重引导,为其介绍研究文字的不同观点;如果是前来散心的参观者,我就为其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使其在听得津津有味之余感到身心愉悦。总之,讲解时一定要抓住观众的兴趣点,充分调动观众的兴趣,还要和观众有眼神的交流,语言的互动,这样观众才会跟随你的讲解。

最后,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的名片,其一颦一笑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讲解员的行为举止、手势运用都要规范、适时、准确,待物接人要符合礼仪要求。比如给观众讲解文物时,要站在展柜前立住不动。双腿弯曲,或不停来回踱步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短短三个月的讲解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优秀讲解员背后的艰辛。做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有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讲解中会立刻体现出来,他的热情一定会感染到观众。还要热爱自己讲解的文物,把文物当成自己最心爱的物品,给每一件文物都注入自己的爱,讲解时把你对文物的爱呈现给观众。作为博物馆的文化使者,在今后的讲解工作中,我要用我的热情点燃每一位观众,使观众既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受到心灵的启迪,感受到历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