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生产或制作的各种物品,统称遗物,第二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人为建造的各种设施,统称遗迹。这两者又可称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对文物进行鉴定是文物研究的基础工作。一般所讲的文物鉴定是指那些没有出土地点,数量多,存在分散的传世品和流散文物。总的来讲对文物进行鉴定,选择标准器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全面归纳总结标准器的特征,明确其时代特点和风格,从而来确定某件文物的时代。

陶器

陶器是用粘土做成的一定形状的胚,具有一定形状,质地坚硬,通常用作日常生活器皿。

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种类很多,功用也很多。

史前石器早期的陶器已比较成型。中期前段器类少,多红褐色,造型较简单,多做外弧线小平底,有的出现彩斑图案,中期后段逐渐发明和使用了慢轮制胚,快轮制胚,烧窑由氧化焰向还原焰过渡。晚期陶器又称黑陶文化。

商代陶器的变化阶段性很强,东周出现成套陶治礼器。战国秦汉陶器陶色浅灰,陶质坚细,胎壁均匀而稍厚。自东汉至唐五代,陶器以素面深灰色常见,施文者少。此时,唐三彩,辽三彩与搅胎釉器达到陶器较高水平。

瓷器

瓷器的产生发展也有其发展过程。商代是原始青瓷出现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其种类和造型多与同时期印纹硬陶相一致。东汉时期是陶器逐渐烧制成熟的时期。

三国两金南北朝时期是青瓷的繁荣期。唐代瓷器可用“南青北白”来形容,长沙窑和邢窑都取得较大艺术成就,宋代黑瓷也发展很快,景德镇青白瓷青白淡雅,温润如玉。出现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钧窑,汝窑,景德镇青白瓷窑,龙泉窑和哥窑官窑等九大名窑。元代青花瓷风格独特。明清瓷器获得全面发展。民窑瓷器发展很快,欣欣向荣。彩陶出现并逐渐流行,青花瓷器经过明代的改革与创新,更臻于完善。

货币

中国货币是一种独立发展的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其中方孔圆钱是铸行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品类最复杂的一种钱币。分为记重钱,年号钱,国号钱,记值钱,记年钱,记号钱,四字方孔圆钱中,还有少量的国号加年号钱,大钱,小钱,母钱,对钱,合背钱和合面钱等等。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天然贝,商周时代出现金属铸币,春秋战国形成以铜铸币为主的各种形态的货币体系。秦统一全国币制,西汉币制改革,开始用五铢钱制。魏晋南北朝货币经济严重衰退,隋朝开始统一,唐代白银进入货币流通范畴,五代十国再度紊乱,北宋开始至清朝,各代都铸行了钱币,且绝大多数是年号钱,其中以宋钱和清钱的铸行量最大。宋元明清四代的农民起义军,也铸行过不少钱币。

对古钱币的鉴定,首先要判断年代,然后要辨别真伪。

铜镜

铜镜是古代照面观容的用具,最早出现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时代。早期铜镜形小轻薄,装饰古朴,技术落后,出土量少。东周时期铜镜造型多样化,质地博而轻巧,纹饰题材和表现手法丰富,其布局常见的有双圈式,对称式,环绕式。汉代出现蟠璃纹镜类,草叶纹镜类,星云纹镜类等多种镜类,镜上多有镜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铜镜主要有神兽镜类,变形四叶纹镜类,瑞兽镜类等。隋唐时代铜镜的造型,题材,铸造工艺都别具一格,在中国青铜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有四神十二生肖类,瑞兽镜类,花鸟镜类,神仙人物故事镜类,万字镜等。自晚唐开始,中国铜镜进入衰落时期,铸造工艺,艺术风格没有出现过大的变动。

对铜镜的鉴别,主要看铭文子体的差别,纹饰线条,地子,题材的差别,镜表锈的差别,以及重量的差别。根据各代特点,仔细对比,仿造和伪造的铜镜就可以鉴别。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其形制是制作时期形成的,所以我们断定和年代时同期的制作年代。断代的依据和方法主要有依据铭文,形制,纹饰等。

青铜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夏代是青铜器的初步发展时期,器型较少,没有文字,造型简单,冶炼技术原始。商代早期种类增多,纹饰丰富,但未出现铭文和地纹,还处于发展时期。后期制作达到成熟。西周铜器从神秘的位置向社会生活迈进了一大步。春秋时期虽然数量较多,技术有所进步,但出现草率现象,开始走下坡路。战国是青铜器的销亡期。

青铜器的种类主要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和杂器等。青铜器的辨伪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作伪的方法主要有全器造伪,拼接全器作伪,局部作伪,铭文作伪,纹饰作伪。鉴别青铜器要注意其时代特征,还要注意地子和锈蚀的辨识,特别注意铭文作伪。

玉器

玉石制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常见的玉才主要有南阳玉,蓝田玉,绿松石,玛瑙,软玉,硬玉。历代玉器各有其特点,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以素面为主,纹饰结构复杂,线条纤细。夏商周时期玉器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已相当可观。西周动物形象的玉器减少,礼器盛行。春秋战国纹饰颇具特色。西汉玉器建立了以礼器,佩饰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东汉末年开始走向低谷。隋唐五代玉器生产的数量不大,但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点。宋代继承唐代注重现实生活的风格传统,出现了玉雕的世俗化倾向。金元时代最流行的是春水玉与青山玉。明处最常见玉带饰,明代中晚期又分为宫廷玉器和民间玉器两类。清代玉器达到我国玉器发展史上最高峰。

鉴定古玉,以不损伤玉件为前提,可以以颜色判断,以硬度测量,以比重测量等。其中,识别玉器的沁色是鉴定古玉的重要依据,是鉴别玉器年代以及真伪的重要条件。

佛教造像

所谓佛教造像是指根据佛教人物,故事及教义等为题材雕塑而成的各种形式的作品。常见的佛像有释迦牟尼像,卢舍那佛像,弥勒佛像,阿米陀佛像,药师佛像,七佛像,千佛像,历代佛像造像各有其特点,东汉三国两晋时期,佛教刚刚出现,早期造像难免与中国传统的神仙鸟兽混杂在一起,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得到迅速发展,中原和江南地区金铜佛教的制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南北朝时期早中晚各期分别有其特色。隋和初唐新兴的密宗造像较有特色,盛唐时期造像内容丰富,中晚唐在周边地区出现造像的繁荣。五代宋元出现一些较集中的石窟造像。明清多是对前代作品的修复或重塑加彩佛像鉴赏可以根据游人题记,本身的时代特征等鉴别年代,并能正确的辨别真伪。

古书画鉴定概说

传世的古代书画,情况非常复杂,其鉴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历代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的艺术风格以及各个派系的发展演变情况是学习鉴别古书画的基础。古书画的鉴别,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书画本身,二是款式和题跋,三是本人的印章和鉴赏者的印章,四是纸,绢,绫。

古书画的作伪有两种情形,一是完全作伪,后一种则改添等,作各种假花样。总之,鉴别古代字画要严肃认真科学,对发现的任何疑问都要一丝不苟的追寻清晰,才能把好鉴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