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山大学子走访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探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文化魅力

时间:2025-02-18点击数:

此次调查采访中,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出席专家有会长范新建、袁洁莹老师等,团队同学有来自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洛宸、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杨佳彤和山东大学机械学院李怡飞。

首先,会长范新建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对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提出亲切的问候。而后,袁洁莹老师播放了相关视频,让同学们对杨家埠木版年画有了初步了解。随之,王洛宸、李怡飞同学向三位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们耐心地回答。部分采访内容总结如下:

王洛宸:与其他年画流派(如朱仙镇、桃花坞、绵竹等)相比,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范新建:全国共有17种国家级非遗年画,而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最为活跃的种类之一。除了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题材丰富生活化等特征之外,它还搭载潍坊风筝这一国际化品牌,在潍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王洛宸:现代制造业科学技术如3D打印等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雕刻技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范新建:或多或少都有影响,但无论如何,现代科技无法代替传统手工艺。现代制造业的批量化生产在年画市场中不易发生,因为年画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同时,木版年画的价值绝非简单的图像呈现,它蕴含着手工雕刻的情感温度、世代相传的技艺流程以及民俗流变中所形成的精神表达,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每一块刻板,都是艺人倾注心血的结晶,刻刀在木板上摩挲留下的痕迹,是机器无法模拟的艺术表达和精神血脉。

袁洁莹:现在的机器雕刻和手工雕刻有很大的区别。激光雕刻很浅,且两者使用的木版材料不同,激光雕刻的木版可能经过三至五个月会变形,不沾墨了,使用寿命较短。同时,激光雕刻的木版在拓印上的使用感也没有手工雕版顺畅。

王洛宸:年画与春联相比市场需求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范新建:春联的发展过程没有中断过,且制作相对简单,有了纸和笔墨便可以完成。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房屋的大门多为单扇门,最为著名的神荼和郁垒形象的年画则无法张贴。同时,现在的房屋装饰产品越来越丰富,取代年画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年轻人没了这样的民俗习惯,年画的市场需求自然而然下降……

王洛宸:您觉得如何发展杨家埠木版年画?

范新建:守正创新。传统年画需要传承,守护它的根。这不仅仅是坚守国家文化底蕴的需求,也契合其工艺品的特质。现如今的传统年画不是刚需,是小众爱好者的欣赏、收藏的需求。当然,广大的群众市场更是必要的,我们也要创新现代年画,通过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将传统年画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项艺术。

李怡飞:在非遗进社区、学校的活动中,木版年画因难度较高,较少被选为教学主题,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呢?

范新建:教学不要局限于潍坊的年画,中国年画大体差不多,只是风格有别。对于孩子,要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吸引其参与,从而了解传统年画。可以教他们画年画,通过提前设计简单的线稿,让孩子们参照传统年画涂色,讲解图案的含义等。也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年画印制的过程,类似活字印刷,使用单一木版或套版进行教学。还可以设计联名的打卡印章,我们已经设计了“到潍坊放风筝”“到潍坊有钱花”“到潍坊爱相随”等主题。如“到潍坊有钱花”主题选择摇钱树图案,通过5次多色套印的形式完成一幅年画卡片,让孩子们体验并了解年画的由来、年代、色彩、思想和主题等。

最后,同学们在范会长和袁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年画进校园”的一些体验项目,如学习年画绘本的使用方式、体验戳盖套色的年画印章等。

此次深入杨家埠的文化探寻之旅,成员们穿梭于古老的街巷,沉浸在年画的艺术海洋中。不仅让成员们认识到“非遗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更在心底种下传承的种子,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