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颜艺语—山东大学博物馆国画体验六期活动纪实

山东大学博物馆“艺颜艺语”—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国画作品展2021620日闭幕。为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发扬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绘画技法,展览期间山东大学博物馆为广大爱好者举办了六期国画教学体验活动,通过感同身受的国画实践体验,将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植在人们心中。

本次活动采用“艺术展导览+专业指导绘画”双重体验模式。

博物馆老师特别准备体验场所、桌椅和必备绘画工具。体验过程中,首先由展览画作的作者——国画专业学生带领大家参观画展,近距离观摩挥毫泼墨间的律动之美,通过讲解引导大家细致观察不同主题国画的特点,分享国画的传统笔法和审美意趣,进而引导参与体验的师生亲自动手实践,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从而加深了对国画内涵的了解,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其次,参与实践活动的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学生在导览和讲授过程中同样受益匪浅,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笔墨韵致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是博物馆展览和教育结合的完美呈现。

第一期主题:花鸟白描。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少不了以线勾勒物象。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种技法,称“十八描 ”,作为基本程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

第二期主题:没骨花卉。

没骨画法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彩描绘形象。没骨画起源于张僧繇和他的凹凸法,采用凹凸花纹画法,涂以朱红、青绿,描绘形象立体感强,对比鲜明。凹凸法为没骨画的初祖,落墨花为没骨画形成的催化剂。落墨花的创造者南唐在野画家徐熙,徐熙的落墨先以淡墨定出物象的轮廓、结构,然后略施淡彩,有落墨为蝇的特点,传授没骨画法。


632F6

第三期主题:

小写意团扇的临摹(任伯年《清流小舟》)。任的山水画常作为人物画背景,笔墨简逸自由。任氏的小幅作品层次丰富,巧妙地使用补色和黑白关系来处理前后空间,在色块的照应分布上也极为考究,从微观处发现生意,捕捉到自然界那些撩人情思和发人浮想的机趣,借此抒发自己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任伯年花鸟作品中最有特点的便是将勾勒与点厾、墨笔与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体格,不仅能够把握形象的真实与瞬间的动态,还能制造空间氛围,传达生动的意趣,此幅绢本纨扇便是其融没骨与小写意为一体的小品佳作。

第四期主题:

没骨花卉。没骨法是不用笔墨勾勒,以重色青绿朱粉适宜染晕。由印度的染晕法脱画而来,跟当时随佛教传入中国的佛像画有关。本期主题为偏写意的没骨花卉画法,此法比工细没骨法较概括,造型时抓住特征取其有代表性的主要部分,舍去次要琐碎部分,用笔要求洗练,做到以少胜多、神形兼备。

第五期主题:没骨草虫。

运用没骨的画法表现绘体态雍容华丽的凤蝶、娇小素净的粉蝶等蛱蝶,或平展双翼,或振翅飞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丽的花团漫天绽放,形象生动地体现出“蝶戏”的创作主题。在蜂、蝶、蜻蜓的塑造上,勾勒与渲染浑然一体,先以极细而淡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再“随类赋彩”,或以粉白、土黄多层积色,或在墨线中填重彩,晕染工细而色泽丰富,展现出蛱蝶翅翼的绚烂之美。

第六期主题:扇面花鸟。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它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本期体验课程以不同的笔法、笔性来表现笔趣。利用没骨花卉中的用笔体现碧海珊瑚花的温和、灵透。以笔墨为媒,以扇面为载,凝神思、细心染,在团扇上巧妙构图,让碧海珊瑚绽放于笔下。

挥毫泼墨,笔弄韶华。山东大学博物馆国画教学体验活动是博物馆展览内容的延伸,是博物馆社教功能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展教活动反哺教学的重要实践。师生参与者通过手中的笔描绘心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用线条勾勒出心中对祖国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中的那份坚持和拼搏为山东大学百廿校庆、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