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明刀及币范篇

1.齐明刀

自19世纪末,山东境内陆续出土了一种小型刀币,形制、面背文皆与习见的齐传统的刀币不同,而与燕国弧背明字刀币形制基本相同。这种小型刀币,面文为方折的“?”字,背文多为1字,也有2字、3字、4字者。2字以上的背文,其首一、二字,多是战国时代齐地之名,最多见的是莒,还有齐、平阳等地名,此刀币最早出土于山东博山,往往被称为博山刀。面文中?字,古钱学者或释明,或释易,或释莒,或释匽(燕)等,故又有齐明刀、齐易刀、齐莒刀、齐匽刀等不同的称谓,以与燕国刀币相区别。本章对这种小型刀币的发现、著录、和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并对相关的某些问题作初步的探索。

2.币范

古代铸造金属货币,应用模子,即所谓币范,亦称钱模、钱范、泉范。战国、秦、汉称范为熔,《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秦律》,首见“钱熔”一词,即钱熔。《汉志 食货志》注引应劭曰“熔…….作钱模也。”《汉书 董仲舒传》:“猶金之在熔。”师古注曰:“熔,谓铸器之模,范晔。”

钱范著录,最早见于清人朱彝尊《曝书亭集》,有题马衎齐藏新莽大泉五十范。清代山东金石家刘燕庭、陈介祺等,皆重视收藏币范,陈氏所藏齐国币范尤富,其中两件铜范母(齐法化和?四化、六化残范)均为罕见珍品。今人杨鲁安藏有陈氏监拓的的齐法化陶范墨本162件,足见陈氏所藏之多。

对古钱范的研究,也始于清人。著名古钱学者鲍康即有《泉范说》,见所著《观古阁泉说》。但对齐币范做过系统科学研究者,当推近人王献唐。王氏《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第五篇第二章《铸钱技工之演进》甲、乙两节,即专论齐币范。后又发表《齐国铸钱的三个阶段》一文,有进一步的讨论。

齐国铸币,有无文铜贝、大小刀币及化等,大小刀币范及?化范均有发现,但铜贝范则尚无所见。由于贝益化范在本书《贝益 化篇》中已有论述,本章所论列的币范,只包括大小大币范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