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铜器起源比较早,在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稍晚的齐家文化的遗存中,都发现有铜器或有关线索。早期铜器包括红铜、青铜及黄铜,多为小型工具或饰物。二里头文化已有形制较复杂的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代中期铜器在铸造技术上有较大发展,已有较精细的花纹,已经具备了商代的大多数器种,并开始有铭文。商代晚期铜器器种更加丰富,流行繁缛花纹,铭文逐渐加长。西周铜器早期继承晚商的传统,中晚期则有衰落趋势,纹饰走向简化,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已不乏见。直到春秋中期才出现新的风格。春秋晚期到战国,铜器普遍采用错金银、鎏金、镶嵌、针刻等工艺,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战国晚期日用铜器增多,转向规格化和朴素的作风。秦汉铜器继承这一倾向,多为素面,只有铜镜的造型、花纹不断发展。总的说来,铜器的社会地位已经为其他器物所取代。 以软玉、硬玉、碧玉、蛇纹玉、水晶、玉髓等为原料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品、陈设品等。目前已知欧洲、亚洲、美洲及新西兰等地均出产玉材。在北欧、西欧、贝加尔湖周围,原始社会时期便生产各式玉工具,但其玉器生产在奴隶社会逐步停顿失传。在印第安人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工具、人物、动物等工艺性玉器,称“印第安玉器”。新西兰的毛利族人善雕刻,亦喜以碧玉磨制各种工具或人物形象。莫卧儿王朝于15世纪接受中国的碾玉经验,也开始生产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各式玉器。 中国玉器最早起源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出土有精美的玉器,。之后,历经商、周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古代,玉是权力、利益、品德、价值的标志,所以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器亦称为玉雕,然而事实上,它不是雕出来的,而是利用金刚砂、石英等“解玉砂”辅之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器。中国玉器原料来源广泛,新疆和田、甘肃酒泉、陕西蓝田、河南独山和密县、辽宁岫岩等地都是重要玉石原料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