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两城镇遗址

两城镇位于日照市东北部,南距石臼港约20公里。遗址分布于镇西北岭一带,一部分压在现代村舍之下,遗址北面有两城河流过,东距黄海约6公里。遗址范围相当大,据估测约在百万平方米左右,为海岱地区所见最大的龙山文化遗址。解放后就被山东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考古研究发现,遗址始建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是当时亚洲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

1934年,王湘、祁延需先生发现该遗址。193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做过正式发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发掘的最丰富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1954年以来,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大学和地、市文物考古单位多次进行调查,获得大量实物资料。在20世纪50-60年代,山东大学刘敦愿等学者多次到两城调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大学考古系和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自1995年开始对以两城遗址为中心的日照地区进行考古实践。这些考古实践对促进两城龙山文化的深入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两城遗址的文化堆积一般2米左右,最厚处可达5米。遗址上层有少量周代堆积,下层为龙山文化遗存。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有汉代遗物。

龙山文化遗迹主要是1936年发现的50多座墓葬。形制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末见葬具痕迹。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个别为俯身葬,方向多为东偏北。部分墓葬有随葬品,多是陶器,以杯类和罐类为多,其他器形较少。有一座墓随葬品十分丰富,有扁平穿孔玉钺、绿松石头饰和精致的蛋壳陶杯等。

两城遗址是海岱地区出土玉器最多的地点之一。仅零星出土并确知地点的就有十几件之多。并且相传农民曾挖出过“玉坑”。玉器制作也相当精致。器形以钺为主,还有璧、管、刀等。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一件玉钺,近顶端两面还刻有纤细的兽面纹,为龙山文化玉器中的精品。

石器多通体磨制,斧类器物则器身琢制,刃部磨光。器形有斧、锛、凿、铲、刀、钺、镞和石球等。

陶器以黑陶最多,灰陶次之,白陶和红陶较少,轮制技术运用十分普遍。器表以素面和素面磨光为主。纹饰以凹凸弦纹、竹节纹和堆纹最多,刻划纹、篮纹、镂孔、泥饼等较少。此外,还发现个别构图复杂的纤细云雷纹。器形主要有鼎、鬶、甗、鬲、罐、瓮、盆、钵、壶、三足盘、豆、盒、筒形杯、三足杯、罐形单耳杯、器盖和纺轮等。

经过多年的挖掘清理,遗址中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之最,陶器中又以黑陶为主。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大多采用当时的快轮制陶技术,从造型优美的陶制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那时候这种技术已相当发达,遗址中出土的薄如蛋壳的黑陶杯更是中国史前制陶业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