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暑期多次召开青岛校区博物馆功能及展陈布局论证会

暑假以来,我馆不仅承担着我校来访客人及各类夏令营、培训班的参观接待任务,还积极承担着青岛校区博物馆的建设工作。

经过前期多次沟通与探讨,7月21日,方辉馆长及我馆人员,与青岛校区建设办公室、山东建筑大学在我馆会议室举行论证会,研究确定青岛校区博物馆的功能分布。博物馆根据设计要求新增地下一层,确定了地下一层的功能定位,按照专业角度,此次论证明确了实验室排水、通风的特殊要求,以及天窗防水和地下一层的排水问题,同时出于对展厅动物标本和精品库房文物的保护,与设计施工方共同研究了设计中要考虑恒温恒湿和防光等问题。通过根据这次讨论,山东建筑大学设计施工方将尽快完成青岛校区博物馆的建筑图纸,同时商定双方即将开展展陈的调研,论证等工作。

根据前次论证会的展陈工作要求,7月28日我馆人员召开关于展陈内容和布局的研究会议。方辉馆长向大家介绍了各层空间展陈内容的一个大概框架,大家也根据馆藏及我校展示资源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特别是对四层的展览体现形式,展览主线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基本确定:二层为艺术展,主要展出捐赠书画展以及臧克家纪念展;三层为专题展,包括青岛当地民俗展,雕版年画,陶瓷展,蝴蝶标本展,水下考古等主题展览;四层是文物与遗址的景观复原展,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五层主要是美国慈善家贝林先生捐赠的野生动物展,体现生态平衡。

此后,8月1日我馆邀请民俗研究所和考古系的各位专家老师在知新楼会议室研究论证了青岛校区博物馆的展陈内容设计。方辉馆长首先介绍青岛校区博物馆展览内容的初步想法和基本框架,考古系栾丰实、靳桂云、王青等教授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对展陈内容提出了新想法和新思路,通过讨论理清了四层展览的主线,即从距今八千年前后李文化的农业起源开始,到之后的贝丘遗址,再到龙山时代文明的产生(从聚落和国家以及城市出现方面体现),之后到商周时期的礼乐文明(商代的祭祀、礼仪和战争,周代从盐业等方面体现)。根据这条主线结合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为背景来复原当时社会状况,并针对近几年沿海地区的典型遗址为基础,探讨了如何通过展览体现山东乃至青岛地方的特色文化,提出稻作农业的起源,海岸线古今变迁等可展示的新思路。针对三层的专题展,民俗研究所张士闪教授介绍了民俗展的基本设想,从三个方面可以进行体现:一是齐鲁传统村落生活,可以以渔村或者山村为例来做;二是手工艺作坊,展示年画、风筝或民间传统玩具的制作和使用等,集展览、参与和销售为一体;三是非物质文化遗存精品展,主要通过传统艺人的捐赠或者借展形式。 最后大家根据馆藏品探讨,展览可设计古代钱币,铜镜以及科举文化等内容以及博物馆商店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经过多次讨论和论证,对于青岛校区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准备,也理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