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博物馆2022年年度报告



一、年度工作概述

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文化引领”战略举措,强化服务师生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取得了系列工作成绩。

博物馆在济南、青岛两个校区设馆。本年度工作最重要的成绩是,在湖北武汉“2022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中,我馆基本陈列“百年学府、文韵齐鲁”荣获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不仅是我校博物馆历史性的突破,也是全国高校博物馆首次获得这一荣誉;活动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专门对我校博物馆展览进行了报道,很好展示了山大文化形象。本年度博物馆自主策展2个,参与外省借展2项,完成数字展览制作3个,开展教育活动10次,制作宣传视频38个(其中包含竞赛视频26个),协助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拍摄文物纪录片5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各类媒体平台发布与我馆相关的宣传报道120余篇。推动3个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拨款的文物保护项目工作进展。发挥学科支撑和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作用,参与课程教学,指导研究生,提供教学实践课题。开展社会服务,为校内外团体观众提供讲解服务,为地方博物馆提供咨询服务,配合地方基建工程提供考古勘探服务。博物馆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充分展示了山大文化软实力。


二、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1、党建工作。积极参加学校、校区、历史文化学院党委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回信精神等,结合博物馆业务工作,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学习体会,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党支部建设,目前正式党员14人,其中转入党员2人,转正党员1人;另接收预备党员1人,发展积极分子1人,接收入党申请书1份。严格落实各级疫情防控政策,编制各阶段疫情防控工作预案,2次组织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演练;校园封控期间,配合学院党委、博物馆党支部派员坚守岗位。

2、安全保障。积极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专项巡视,邀请省、市专业机构及校区职能部门针对博物馆场所多次开展安全检查、检测,列出问题清单并积极整改;落实博物馆安全巡查机制,全年共计安全检查37次,消防检查27次,组织消防培训、防爆演习3次,排除各类安全隐患54处,参与处置突发事件4起。

3、陈列展览。自主策划展览2个,即“山海风·考古情:山东大学考古专业五十年专题展”“穿越·探索:恐龙与人类”展;参与外展2个,即湖北省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展览的文物借展工作。制作数字展览3个,即青岛馆“百年学府”“文韵齐鲁”“精致考古”的VR全景展览;开展常设展览日常维护完善,修改提升展览内容23处。

4、宣传教育。完成“山东大学博物馆”公众号迁移工作;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发布转载我馆内容的宣传报道120余篇,其中本馆媒体平台发文55篇,学校及校外媒体转发或采纳70余篇;联合省、市有关部门在“学习强国”推文11篇;制作博物馆宣传视频38个(其中包含竞赛视频26个);协助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山东电视台、济南市文物局等单位拍摄文物纪录片5部;自主策划博物馆教育活动10次;组织“云游博物馆”线上直播活动3次;参加中国博物馆协会等行业单位组织的各类活动11次。

5藏品管理。开展全校2022年度文物及陈列品资产管理与盘点工作;完善馆藏的338件国家珍贵文物档案登记;完成沈从文捐赠文物、丁公遗址出土文物等账目整理;征集资料类藏品61件;接收菏泽青邱堌堆遗址出土品88件、高密前冢子头遗址出土品30余箱(均暂存);协助生命科学学院整理6624瓶动植物浸制标本、18000多只蝴蝶昆虫标本。

6、文物保护。推进国家财政拨款项目工作展开,完成“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山东大学博物馆(济南)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山东大学博物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等3个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项目招标工作。申报国家文物局“山东大学博物馆(济南)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并获批立项;完成31件青铜文物修复保护,完成13件珍贵文物三维扫描工作。

7、教学育人。助力学科发展,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平台。参与我校文化遗产研究院春季学期《博物馆展陈设计实践》、秋季学期《博物馆专题》课程教学,组织文化遗产研究院研二学生博物馆实习活动,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参与学院组织的暑期学校讲座授课。依托学工部“展翼计划”“勤工助学”项目,为45名在校学生提供展览讲解、公众服务和宣传教育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参加探索“宝藏山大”系列参访活动之“云游宝藏”活动、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云游博物馆”等活动。

8、社会服务。配合学校和职能部门接待对外文化交流任务,全年接待校内外团体参观讲解100余次;配合地方基建工程,承担田野考古勘探调查项目30余项;为地方博物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参加博物馆新馆建设、展陈设计、文物保护、文物鉴定及考古发掘等项目评估、评审20余次。

9、科研与获奖。完成《所立卓尔瞻之在前——刘敦愿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上庠大木 八马同槽——山东大学历史学八大教授主题展》等2部博物馆文化图书的书稿撰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篇。

各类获奖9项:我馆“百年学府文韵齐鲁”基本陈列分别荣获第六届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奖”和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我馆短视频获“5·18#博物馆的力量”主题短视频征集大赛一等奖第四名(博物馆头条新媒体矩阵主办);指导的研究生实践项目“展益求精——博物馆高质量展览策划践行者”获得2022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银奖;“守正创新,扎根齐鲁,新时代考古文博高层次人才‘五位一培养模式”成果获“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教育类);译文《地方,文化展示点和生态博物馆》2022年第三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奖;李慧竹、肖贵田、王昭力三位同志获山东大学120周年校庆工作先进个人表彰。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受疫情严格封控、财务政策局限、管理能力不足、推广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工作尚未达到预期目标,有的未有效展开。

1、博物馆观众流量明显减少。

2、举办展览少,自主策划展览仅2项;已开发的数字展览尚未在媒体平台上推出;线下宣教活动和项目数量少。

3、文物数字化项目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均开发不足。

4、对外交流活动较少,科研氛围不浓。

5、博物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部分国家支持研发项目暂没有获得学校财务政策支撑,没有建立博物馆职工能动性的奖励机制。


博物馆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