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学生 刘洋
心海盛会,九州祥瑞。
2011年10月15日,这个所有山大人都将永远牢记于心的日子:母校山东大学110岁的生日。110年的风雨征程,110年的厚重积淀,110年的桃李天下,满载荣光!
我是一名来自外国语学院大二年级的学生,希望能在这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日子里,献上一份祝福,表达对母校的热爱。凭借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我踊跃报名参加山东大学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面试,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了校博物馆双语讲解员的志愿者。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说:“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爱是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我的专业是外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极参加各类英语演讲比赛,我的口语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喜欢交朋友,性格热情开朗,拥有一颗时常准备为别人服务的心,而最重要的是,我热爱山东大学,深深地眷恋着我的家!我渴望能在母校110岁生日之时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希望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同志愿服务结合,帮助我逐渐具备“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人生态度;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四方宾客看到母校的新气象,新希望!
博学于文,畅游于艺。
早在2011年暑假之前,我就拿到了三份厚厚的资料。在家里除了适当的休息活动之外,我的大部分时间就用在了研究讲解词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上。我需要做两个工作:一个是熟记讲解词内容,达到倒背如流。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我不是考古学专业出身,所以需要充分地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客人参观期间问到专业问题的时候,有条不紊,从容应对,将正确的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参观者。第二个工作比较困难,是将厚厚的讲解词翻译成英文。作为博物馆的双语讲解员,我的讲解工作将不仅面向来自国内的客人,还要满足海外来宾的需求。翻译的难度在于,有大量的专业词汇需要查找,并且要考虑到中外文化背景差异及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差异,记忆量骤然变大。但我们是志愿者,我们崇敬并热爱自己的身份,我们明白自己肩上的崇高的使命,我们不怕苦。
薪火相传,世纪山大。
10月4号是山东大学博物馆新馆举行隆重开馆仪式的日子。不管之前的筹备工作有多苦多累,在4号那天全部都烟消云散。在开馆仪式上,我有幸能够为李建军书记做同声传译,将他讲话的内容全部翻译给了来自美国耶鲁大学、伦敦大学、夏威夷Bishop Museum、日本客人等众多海外贵宾,并将省文物局由副局长的发言同时翻译给了各位贵宾。会后,外国的友人握着我的手说:“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这样的褒奖不仅属于我,更属于山东大学。我很感激博物馆的方辉馆长能够给予我如此大的信任,让我承担这样“重量级”的工作,让我能够更加有信心的面对一切挑战。
虽然在忙碌的时候,每天会不间断的要迎接三到四拨客人,常常口干舌燥,身体疲惫。但是,作为志愿者,只要让每一次来参观的客人都能兴致勃勃满载而归,我们内心激动和喜悦的强大的正能量早已充好了电,鼓足精神迎接下一批参观者的到来!
博物馆担任讲解员的日子里,我接待过参加高校校长论坛的哈佛大学的教授,领略到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缜密和与年龄毫不相干的好奇心;我接待过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校长,体会到了带给别人对中华文化浓厚兴趣时的欣喜和骄傲;我接待过来自韩国昌原大学的校长,对韩国人得体的举止和礼貌留下深刻印象;我接待过瑞典驻华大使,这位上世纪80年代在山大交流的外国学生,参观完毕之后用中文写下了自己对博物馆及母校的祝愿;我接待了由樊丽明校长和国际处老师们陪同的来自世界历史文化协会的会长,被樊校长平易近人的态度和流利的英语口语所折服;我接待了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师生,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轻松的交流过程,当参观结束他们盛情邀请我去台湾做客时,我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浓浓的手足情深。
知行合一,践行理想。
带外国友人参观时,发现了博物馆的展板上有些英语翻译的不规范。于是,为了将博物馆建设的更加规范,更加完美,我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纠错,帮助老师们规范展板上的英语翻译,有助于下一步博物馆的重新规划。
林清玄曾说:“当我们施舍或援助他人时,非但不能有期望感激的心态,相反,更要感激对方,是他们成全了你要表达善意的愿望!”
志愿者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而我,正是以这样一种标准,在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言累,克服两个校区的差距,坚持在第一时间赶到为客人做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始终展现着从容自信的微笑,让志愿者之爱超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之分;我和队友们团结互助,凭借头脑、双手、知识和爱心,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我在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在享受服务他人乐趣的同时,我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成长。
爱,能让世界转动。